网站首页 >> 理论评论 >> 正文

杜玉波: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新征程

作者: 时间:2018-11-23 点击数:

2017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中国高等教育在这样一个新时代也全面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进入了加快实现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回首过去一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彰显出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在世界高等教育大格局中,书写出了属于中国的辉煌篇章。

新航向

高等教育迎来伟大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别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高等教育的总纲领、总遵循、总方针。

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可以从四个战略维度理解新时代为高等教育确立的历史新坐标。从国家发展坐标看,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等教育的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都需要高等教育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从国际竞争坐标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上世界舞台,整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一些领域开始进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前列,由跟跑逐步开始并跑、领跑。放眼全球,我们应该更加坚定教育自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从现代化建设坐标看,高等教育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实现国家现代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高等教育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必须先行先导。从以人民为中心坐标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随着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转变,接受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成为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的重要依托,这就对高等教育聚焦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新的历史坐标下,我国高等教育需要更好把握时与势,清醒认识守与变,努力平衡稳与进,科学规划供与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全力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目标任务。遵循党的十九大明确的发展方向,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深入扎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紧扣提高质量这一主题,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筑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监测机制,为新“两步走”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突出服务需求这一导向,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求,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需求,坚持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用足深化改革这一动力,针对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的现实困难,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层面的障碍,将经验固化为制度,将探索转化成机制,以综合改革驱动创新发展,以攻坚克难激发办学活力,真正解决好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

新态势

高校人才培养结出累累硕果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多次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2017年5月3日,总书记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法治人才培养以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年8月15日,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深切勉励青年学子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和勉励,既是对青年学生的极大鼓舞,也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性问题,也需要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解答。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一年来,高等教育战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高校第一时间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体现到课堂教学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了新中国思政课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毯式”大调研。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指导意见的出台,明确了紧紧抓住课堂这一育人的主阵地,向课堂要质量。“新工科”从“天大行动”到“复旦共识”再到“北京指南”,全方面的改革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上海、浙江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提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影响空前,超过2000所高校参赛,参与学生150万人,带动了各级各类高校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涌现出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的榜样,100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受到表彰。广大师生衷心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坚定,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向心力更强、同心圆更大。

新起点

走出迈向高等教育强国坚实步伐

纵观2017年,教育领域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文件,顺应了新时代要求,翻开了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新篇章,踏出了实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新步伐,为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双一流”建设吹响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号角。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高等教育的引领性工程,也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社会各界极为关注。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此后,根据专家委员会咨询审议意见和各高校修改完善后的建设方案,三部委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双一流”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加快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和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都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对“双一流”的认定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建设。“双一流”建设从方案设计之初就强调不是终身制,不是固化的,要根据建设情况进行绩效评估。这种管理和支持机制必将推动建设高校拿出成果、有所作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争出一席之地。

教育“十三五”规划对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做出新部署。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推动我国迈入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行列的宏伟目标,并明确了全民终身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人才供给和高校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教育体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等五个方面的主要目标。规划专门对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出要求,明确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背景是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人力资源素质的新要求,主要目标是实现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合理布局,并对推动地方开展高校分类管理改革试点,探索建立高校办学条件预警机制和退出机制,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做出了部署。可以说,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颁布,为高等教育的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意见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开出药方。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了新突破,在系统分析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经验基础上,2017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将教育综合改革引向深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做出部署。《意见》专门提出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完善依法自主办学机制、改进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等,明确了高等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发力点,基本构建起高等教育改革的“四梁八柱”,为健全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提供了制度支撑。

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意见对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提出明确要求。依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激发高校办学活力的重要举措。2017年4月,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瞄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学科专业、编制、岗位、进人用人、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明确进一步向高校放权的任务要求,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这对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政府学校新型关系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新展望

开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征程

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深刻揭示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变化,主要是地位作用在变,从原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基础支撑作用向支撑引领并重发展;体量规模在变,从大众化阶段迈向普及化阶段;结构类型在变,从相对单一结构向多元多样化办学结构转变;对象群体在变,调整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以适应“90后”“00后”的思维方式、认知范式、交际行为和价值观;环境格局在变,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走向世界教育的中心,未来将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与治理。

伟大时代孕育光荣使命,勇于担当开启新的征程。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要高等教育战线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就一定能够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从“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的重大转变,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随着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深化改革三大攻坚战全面打响,我们对2018年的中国高等教育充满期待。我们期待高校育人质量有新的提升。人才培养的根本性地位更加深入人心,教师、课堂和教学的育人主阵地、主战场作用更加凸显,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更多涌现,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健康中国、幸福中国、法治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能力大大提升。我们期待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更为科学公平。“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都有新的发展,东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校对口支援、省部共建等工作逐渐形成合力,适应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的高等教育结构和体系更加成熟。我们期待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立德树人产生更加实质影响,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有更大实效,高校办学自主权更好得到落实。我们深信,在这个孕育创新的伟大时代,高等教育必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做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Copyright 2013 中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宣传部